凭祥市上石镇:“四聚焦”助推区域性中心党校建设提质增效
凭祥市上石镇多措并举,大力抓好区域性中心党校建设,着力破解基层党员教育碎片化、资源分散化难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一是构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构建“市委党校指导、镇党委主抓、镇党校落实”的工作格局。推行“党委+党校+部门”共建模式,整合组织、纪检、统战、农业等多个部门资源,形成齐抓共管合力。二是健全完善制度规范体系。成立镇党校校务委员会,由镇党委书记兼任校长,牵头抓好区域性中心党校建设。制定区域性中心党校建设工作计划,明确有独立校区、有专职队伍、有专项经费、有特色课程、有管理机制“五有”建设标准,出台《党员参训制度》《跟踪调查制度》等12项制度,确保培训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三是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深化与市委党校的协作,共享师资和课程,4名凭祥市党员教育好讲师进入镇党校师资库,开设有各类课程17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下沉。
一是整合教学资源。按照党校建设有组织机构、场地设施、师资队伍、培训计划、管理制度、经费保障“六个有”标准建设教学阵地,以镇党校为中心,整合法卡山红色教育基地、鳗鱼养殖培训基地、练江村全国文明村等资源建成9个现场教学点,建成教学面积超1万平方米,配备有标准教室、食堂等硬件设施,满足了百人规模培训需求。二是建强师资队伍。实施师资队伍提升工程,通过“内育+外聘”模式组建师资库,吸纳党校教师、镇领导班子成员、致富带头人、先进模范人物和乡土人才入库,形成了40余人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教学成果。开展“名师培养计划”,每年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各级培训,共培育了4名本土讲师。三是健全经费保障。建立“N个一点”多元投入机制,镇党委牵头,整合民族团结资金补充一点、挂点单位帮扶一点、乡村振兴资金申请一点、“一事一议”项目支持一点,群众让林让地节省一点,先后筹集资金约2000万元完善党校及教学点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构建分类分层课程体系。建立“必修+选修+特色”课程模块,必修课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占比不低于70%。开发“行动学习助力乡村振兴”“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等选修课程包,设置产业发展、矛盾调解等6个特色专题。针对不同对象设置课程,村党组织书记班突出治村能力培养,年轻干部班强化实践锻炼,老党员班侧重理论更新。二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引入案例研讨、情景教学、微党课等多样化形式,提升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依托法卡山纪念展馆、防炮洞、宣誓广场等,开展“沉浸式”现场教学,提升教学的感染力。依托黑皮冬瓜种植基地等,采取“田间课堂”“生产一线教学”,结合“土专家”“田秀才”的实践经验,提升教学的生动性。同时,借助智慧“党建云”等,开设“云端课堂”,增强灵活性和便捷性。2024年,全镇参训党员达178人次。三是建立跟踪培养机制。实施“培训+实践+考核”闭环管理,建立学员“一人一档”成长档案,实行动态管理,跟踪党员学习成效,确保党员学有所用。建立跟踪评估机制,通过定期回访、成果展示等方式检验培训成效。2024年,参训学员培训后领办的117个项目,带动群众人均增收超2000元。
一是用好区域性中心党校主阵地。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积极探索“课堂+现场点”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党员的综合能力。2024年来,组织基层党员培训3期500多人次。二是用好现场教学点。依托法卡山红色教育基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传承红色基因、对标时代要求的“红色研学+生态体验”精品课程。2024年,法卡山红色教育基地累计接待研学及考察人员1.85万人次。依托全国首个县域级甘蔗良种繁育基地,打造涵盖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等多项新技术的甘蔗良种繁育精品课程,2024年,甘蔗良种繁育基地累计接待研学及考察人员1.万人次。三是用好“云平台”。依托智慧“党建云”、学习强国平台等阵地,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及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组织全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最新政治理论及各类惠农涉农政策,让党员随时可学、随处可学,打通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肖海波)